您的位置:中国财经观察网 > 金融 > 正文

陈果:企业数字化转型,只缺一场「科学实验」

2022-08-22 13:56:04     来源:网络  阅读量:11954   会员投稿

1936年,查理·卓别林导演并主演了一部喜剧电影——《摩登时代》。

剧中,美国正处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时期,卓别林所扮演的一名普通工人,在流水线中发疯一般挣扎求生,不断重复“扭紧六角螺帽”这一动作,泯灭所有思考,但仍然无法获取足够生活的薪资。

人像齿轮般转动,地狱是幽默的黑白色。

《摩登时代》被认为是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也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人们开始思考:

「企业」到底是什么?

「人」是目的,还是手段?

思潮碰撞的轰鸣声中,现代企业制度萌芽了。即使过去将近百年,今时今日,我们依然需要这种碰撞,去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阈限,去在每个人心中鸣响。

无论是工人、白领、主管、经理、老板、资方……我们向何种思考聚集,就向何种命运走去。

带着无数疑难,径硕科技(JINGdigital)采访了 BCG Platinion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负责人 陈果,听听这位几乎是中国最早的管理咨询专家,如何审视本土商业发展、企业转型进程,以及ToB从业者的心声。

陈果:企业数字化转型,只缺一场「科学实验」

陈果在万数有灵·2022中国数字营销创新增长峰会上分享

径硕科技:如今「技术」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您如何看待这件事?

陈果:不仅外部环境变化在加速,数字化,也在让企业的转型加速。但重点是,我们要看见哪些在变、哪些没变。

从我们跟客户「交互的方式」说起。

互联网是1995年左右出现的,但真正有大量的浏览器出现在你面前,大约是1999年。而以浏览器为核心的「传统互联网」仅仅发展了10~15年时间,就被「移动互联网」替代了。

移动互联网有两个促成因素:

一是智能手机普及,二是3G/4G所代表的移动通信发达。在没有“网速足够快的手机”时,中国网民也就1亿左右,随着移动互联网在2014年前后成为主流,今天已经有10亿网民了。

但再过10年,下一个主流是什么呢?

有可能是现在大家都在谈的「元宇宙」,但无论如何,人和信息的交互方式基本以10年为一个代际,每一个代际都会有一批公司崛起,另一批公司被淘汰——你看中国诸如新浪、搜狗等第一代互联网公司,基本上都没能抓住第二代的浪潮。

在数字浪潮里,人与人交互的方式快速变化。但另外一方面,站在ToB的角度来看,企业内部变化并没有那么快。

虽然外部互联网环境剧变,但像银行、保险、制造业等领域的核心IT系统,可能从20年前用到今天。

这种“不变”有其合理性。就像在一个家庭里,衣物可以天天换,但家里的装修不可能经常换。另一个例子是,在欧洲100年前的街道到现在都没什么变化,因为发展成熟了,不需要把一个城市翻新重建。

过往些年,大规模基建让人们感到中国变化非常快,但在一个成熟的工业化社会里,企业「后台」其实是相对稳定的。我看到很多ToB企业内部的技术管理尚不扎实,就急匆匆去 “追星”,其实应该先打好基础,把ERP系统、流程架构等事情做好。

ToB企业的市场营销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如今企业所必备的CRM(客户关系管理),就源于ToB企业的营销实践,慢慢从ERP的一个功能模块,衍生成为一个概念系统,并延续至今天。

因此,对大多数传统企业来讲,基本的CRM体系基础都不扎实时,如何能谈论未来呢?

打造数据基建、优化内部流程、围绕老客户提升用户体验、将营销部门和销售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管理基础其实很重要。

径硕科技:企业“打基础”的过程中,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陈果:我认为是理念。

营销对企业来讲是“花钱”的事,可能很难直接和收益挂钩,所以企业老板怎么看待营销,愿意花哪些钱、怎么做,其实就是最大的挑战。

与之相比,工具或执行层的问题,都不算大问题。

举个例子,为什么中国的IT公司,尤其是老一代的企业一直做不大?

中国最大的企业软件公司市值应该是几百亿人民币,大概不到100亿美元,而SAP的市值是千亿级,即前者不到SAP的10%。但你要知道,中国GDP体量现在是占了将近全世界的20%了——中国整个IT行业的业务体量、公司规模,跟整体经济发展是非常不相称的。

如果说是环境所限,但你又能看到一些国际品牌在本土也经营良好。所以说到底,中国IT企业的「品牌」要矮一头,诚然有一些历史原因,但如今中国也强大了,民众自信心也有了,连消费品都在讲国潮,我们ToB领域怎么样提升“品牌价值”?

话糙理不糙地说,中国ToB企业真的要把自己的解决方案卖贵,卖出品牌溢价。

我们ToB企业的问题就是什么?自己越卖越便宜,因此要拼命压成本,没有多少钱能投入技术研发,产品竞争力就不行,因此陷入一个「卖的越便宜,产品越差」的恶性循环。

当下企业如果想有突破性增长,最大的挑战是老板要去认识「营销理念」

径硕科技:您公众号「陈果George」写过一句话,大意是“安踏能从大量的莆田鞋厂中跑出来,非常值得ToB公司学习”,是这个意思吗?

陈果:是的。你看20年前莆田和晋江那边有那么多“品牌”,诸如安踏、匹克、361°、乔丹等等,为什么唯独安踏一家跑出来,而且遥遥领先?

(编者注:截止7月18号,安踏体育港股市值为2564.37亿港元。近年来,安踏稳定位列全球运动品牌前三甲。)

首先和企业老板的愿景有很大关系,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或者大家都看到的时候,他自己能够很坚持地去走这条路。

其实整个服装行业的转型趋势并不令人意外,一二线城市要面临耐克(Nike)、阿迪达斯(adidas)的抢占,但国际企业的渠道很难下到三线城市,三线及以下是个巨大的市场空间,过去也是国产品牌群雄逐鹿的地方。

面向“下沉市场”的广阔地域,国产品牌基本都选择和经销商合作,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发展。这种模式很难掌控终端渠道,在供应链反应、产品升级上会有缺陷。

这些都是品牌升级要面对的关键问题。所以安踏很早就意识到要收购斐乐(FILA),而这一商业模式并不是安踏发明的,比如当时跟李宁平行的有个品牌叫Kappa,但只有安踏把这条路走通了。

斐乐今天和安踏的营收是同等规模,后来安踏还收入了其他海外品牌诸如始祖鸟、亚玛芬,包括日本品牌迪桑特,推动品牌升维。安踏的企业家舍得投、看得准、实现了成功的营销,值得我们ToB企业借鉴。

径硕科技:作为国内较为少见的职业经理人,您会怎么看待当下市场环境,以及大众对「管理」的认知程度?

陈果:宏观环境上,在过去20年时间里中国是很成功的,投资、基建、消费三驾马车拉动经济飞速发展。

但在微观环境上,即在企业经营的层面上挑战巨大。

八零年代改革开放后,我们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企业与较为全面的市场经济,随着2000年加入WTO,才走入了国际化的市场环境,焕发企业活力。从那时到现在,仅仅20余年,我们就走完了其他国家200余年的历程。

但是人与社会的思维发展,是不可能拔苗助长的。

比如很多民营企业老板在40岁左右创业,今天60岁了,而他们的经营理念和风格在这20年里基本没有变化。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参考海外,1900年左右,工业化革命普遍完成,美国GDP成为全世界第一,随后出现了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同时期,法国也出现了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925年出版《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提出了企业的6种职能「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以及管理职能的14条原则。)

(提及泰勒、法约尔,意指现代企业管理的起源)从那时到今天,已经有100年时间了。随着整个西方从工业化社会转型到后工业化社会,管理学思潮也有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未必适应中国国情——我们是从农业社会转型到工业化社会。

所以中国的信息系统和企业软件行业所面临的困境,源于综合背景不同,简单把西方那套想法搬到中国来是行不通的。

径硕科技:像如今「996」是一个普世议题,意味着人们在工时、效率等问题上,有着普遍的认知矛盾与主张冲突,这是否和「科学管理」提出时的时代背景(1911年)有相似之处?换句话说,我们对管理的认知如今处于哪个阶段?

陈果:996其实是互联网模式下的一个特殊话题。大家都看过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工人在流水线上拼命干活,却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看起来好像都是在超时劳动,但它背后的产生原因是不一样的。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背后反映的究竟是什么?你知道科学管理怎么出来的吗?

是劳资斗争。

陈果:企业数字化转型,只缺一场「科学实验」

卓别林《摩登时代》剧照

我自己研究了很多泰勒,我认为他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跨时代的管理学者。他有机械专业背景,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下的企业产线中,为的就是解决工人超时劳动的问题。

工人的劳动究竟该付多少钱?

比如泰勒有名的「产煤」研究。

早先工厂里工人干活是自己带铲子。比如你带了一把大铲子,铲一把煤沙时,重量刚好合适,那么同样的铲子去铲一把质量更重的铁砂,可能就抬不起来了。

大家极端地设想一下:一次铲太轻,一天也铲不了多少,导致收入微薄。但一次铲太重,铲没两下人没了。

那到底一把铲多少斤土,效率是最高的?

泰勒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工人的最佳负荷平均是21磅。因此他不让工人自带工具,而是针对每一种物料,设计、制造、配备了特定铲子。为此,需要匹配工具库房、标号卡片(记载工作内容和报酬)、工作规划,从而出现了最早期的专职管理人员。

这一研究的结果非常杰出。随着效率提升,同一家工厂的劳动力从400-600人减少为140人。而在工人角度,不仅不再需要超时劳动,每个工人的日工资也从1.15美元提高到1.88美元。

泰勒伟大之处在于,他将“科学实验”的手段引进了经营管理领域,将计划和执行分离,实现标准化管理。使管理学成了一门真正的科学。

如今不少人会认为「工业化管理」死板,但恰恰工业化管理是很讲究人性的,劳动者的感受和态度,也是「科学」所考虑的因素之一,也因此泰勒能解决劳资之间的公平问题。

泰勒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性学家。

结语:

就陈果先生所描述的“不少人认为工业化管理死板”现象,笔者事后调研了20位朋友,包括笔者自己,都普遍存在这一误区——把科学管理、霍桑效应、学习理论等学说视为一个个的独立主张,不少人更是将新理论看做是对旧理论的颠覆,从而“一叶障目”,忽略了「管理学」这一庞大体系本身。

其实,即使是和科学管理看似“相悖”,极端强调人的情感慰藉、安全、和谐、归属的人际关系学说(源于梅奥的霍桑实验),其诞生也基于事实调研、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流程。

正如在西方哲学中,王阳明的心学被定义为主观唯心主义,而孔子“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思想则更偏向于唯物主义,这种语境下二者是毫不兼容的。因此,外国人或许很难理解这一事实:

在我们抑或王阳明自己看来,心学都是儒学的一门学派,是「儒家」这一体系思想的正统传承。

而我们在理解和学习西方企业经营与管理学思想时,也很容易忽视这一事实:「科学」是一种体系思想,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无论“心理状态”、“人情事故”还是“和客户喝茶洗脚”,不仅不是科学的对立面,也是科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由此,或许有助于理解陈果先生为何更愿意谈论「科学管理」,这古老理论,恰恰藏着当下中国企业家最为缺乏的科学理念。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网 (2012- )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