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财经观察网 > 金融 > 正文

新职教法如何打通职教升学“断头路”职教高考怎样顺利实施

2022-05-11 10:36:30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17924   

新职业教育法如何突破职业教育升学断头路。

26年来首次大修的《职业教育法》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新职业教育法实施后,对职业学校的教师会有哪些改善高职教育断头路怎么走社会广泛关注的职业高考如何顺利实施

解释1

职教老师上课靠谱吗。

课程由高科技人才授课。

北京丰台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长赵爱琴

新职业教育法要求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打造大国工匠,特别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指导,就业创业孵化,综合素养培养,职业实践能力提升等多维度内容和要求依靠新法,提高教师素质是可能的今后学校可以自主选聘专业课教师,可以聘请技术技能大师,能工巧匠,非遗代表,传承人等根据教师配备标准,可酌情降低学历要求,企业也可设置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岗位

新法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做了专门全面的解读为培养未来能担当强国重任的工匠,我校现已形成纵向中高本衔接,直接与高职院校试点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联合横向招生,工学结合培养学徒,实现就业创业高起点在课程设置方面,我校与企业联合开发专业教材,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学校按规定建立自己的学习制度,适当调整修业年限,实行学分银行学习管理制度,探索弹性学制学习结果互认,使职业技能终身学习成为可能此外,我校引进国际先进课程,输出国家标准和证书,培养国际职业教育人才

作为首都程楠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我校重点建设了学前护理专业,新能源汽车专业,影视传媒专业群,智能网络技术专业群,曲思艺电影调色大师工作室,王家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设计大师工作室,京宴餐饮艺术与管理工程师学院,海尔智能科技工程师学院,新华网智能传媒工程师学院,李记咖啡创新学院等10个特色高层次专业项目在校企融合,产教融合,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探索了新的机制和模式

未来,我校将精准匹配城南行动计划与笔看丰台建设规划,服务李泽商务区,独角兽总部基地,数字经济产业园,大红门新商务区等重点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形成供需高度契合,城市教育高度融合,产教深度协同相信伴随着新职业教育法的实施,人们会对职业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未来会有更多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作为发展道路

第二种解释

中职生怎样做才能提高学历。

通过参加转学考试有机会升入高职。

武少俊,北京求是职业学校校长

新职业教育法的实施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职业教育的入学渠道将更加畅通。

根据新规,高等职业学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招生,有突出贡献的技术技能人才,经考核合格可破格录取这种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评价方式,将为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和家庭确立更好的发展目标与普通高中相比,职业学校的教育环境和培养方式将更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多元化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和家长有更多的选择,特别是让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享有与普通教育平等的权利,这对于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能发挥才能的良好社会氛围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当然,我认为职业教育的深造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学历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让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更好的就业2013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针对四类招生对象设计了六种考试招生方式其中,对于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招生的办法,招生范围仅限于艺术,体育,护理,学前教育和部分技术含量高,培养周期长的专业采用三二段制,五年一贯制等中高职贯通招生培养模式同时,对顶尖技能人才实行免试入学政策

目前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采用3+2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职生通过转学考试的方式升入高职转考主要围绕学生的基本素养和技能进行设计,突出双基考核,其中基本素养包括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基本技能是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等这种考核方式为学生在高职教育中的学习和未来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种评价角度的指导下,中等职业教育有其坚实的存在价值,凸显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价值和特点

从我校近10年的实践来看,中高职3+2人才培养为很多学生和家长提供了更好的选择2021年,设立中高职校企合作一体化人才培养战略研究基地,旨在通过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构建基于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此举得到了企业和高职院校的热烈响应与单纯的入学考试相比,这种培养模式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实践证明,中等职业学校的存在是职业教育制度的基础和根基,是职业高考制度设计的坚实基础未来,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高考制度必然会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就业创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种解读

毕业后会不会因为学历低而不好找工作。

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就业。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副院长魏中龙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新定位,要求职业院校在优化办学定位时,保持和强化职业教育的属性和特色,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为目标定位,满足地方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就业需求,技术技能开发需求,岗位能力需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工匠,能工巧匠。

根据这一定位,职业学校要加强专业优化调整目前已建成面向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空港临空经济区的航空物流业,会展业,商务服务业等战略规划产业五大专业群,并做好临空经济管理专业群,面对北京两区规划建设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我们将是数字金融专业人才的特殊群体,将北京数字产业化发展与智慧城市运维产业链需求对接,做大做强人工智能专业群,面向北京非遗文化传承和艺术创作产业需求,壮大珠宝艺术设计专业群,适应北京国际交流中心城市建设的需要,成为专门从事国际教育服务的专业集团目前,这5个专业群均已获批北京特色高层次专业群

今后,职业学校需要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主要采取三项措施:

一是构建集课后,赛证,教,训,学,训,创新于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将立足于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最新需求,深入分析产业链,岗位群体,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能力要求,任职资格等面向专业群服务,与企业共同构建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专业群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核心方向课程+专业互选平台课程的专业群岗位课程证书模块化课程体系,打通教,训,学,练,创新五个环节

二是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实质性合作,合作共赢的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模式学校将探索融合企业群—岗位群—专业群三大群体的中国特色专业群学徒制,与企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展人才培养

三是完善校内外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将构建从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操作训练—创新创业训练的多层递进式实践教学环节,合理规划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校外实践环节,确保学生实践训练占总课时的50%,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等行业先进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确保学生的技术技能与真实岗位要求零距离

四种解读

职业高考怎么实现。

应建立全国联考和统一招生制度。

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校长卢伦超

新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学制,办学模式和发展路径,特别是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职业高考制度,解决职业院校学生的困难和痛点,对突破职业教育断头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建立职业高考制度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但客观地说,这也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一蹴而就在我看来,应该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要解决职业高考的主导问题所谓引领,是指为什么要考职业高考,哪个方向会引领职业教育既然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已经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那么职业高考就应该沿着类型教育的考试模式方向来构建,即新职业教育法描述要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突出职业教育作为另一种教育类型的专业性特征绝不能允许职业高考照搬普通高考的模式,再次走学历教育的老路,否则只会走另一条路,与职业教育改革的初衷相去甚远

在实践中,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层次体系,特别是培养职业本科院校和本科专业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些地方在试点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时,在本科阶段对接的不是职业类本科院校或专业类本科专业,而是普通本科院校,使得职业高考回归学历教育的老路,实际上变味了

第二,要解决职业高考的权威性问题所谓权威,就是解决谁来考和考什么的问题职业高考是一种国家制度设计,自然有其权威性,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高考模式尤为重要至于文化素质部分,应该由国家按照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不能任由一些地方推演和扩张,导致各地职业高考政策不统一,甚至扭曲和混乱对于职业技能部分,国家组织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的专家也要根据不同的职业类别进行命题考试内容应以通用职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作为选拔性考试,应给予具有招生资格的职业院校一定的自主权,允许这些学校设置面试环节,面试内容可由职业院校自主提出

第三,要解决职业高考的公平问题所谓公平,就是解决职业高考怎么考的问题职业高考要打破目前各地为留住学生而设置的各种地方保护主义壁垒,让学生拥有选择高校在全国范围内报考的权利,从而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和考试的公平公正从这个角度来看,建立全国联考,统一招生制度是必要的当然,为了兼顾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还应建立相关制度,保证职业院校适当投放一定的中西部地区发展较慢地区的招生计划,以保证全国职业高考政策的公平性

总之,职业高考在某种意义上是职业教育的指挥棒建立有特色,权威,公平的职业高考制度,是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从根本上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畅通专业人才成长通道的应有之义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网 (2012- )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