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财经观察网 > 财经 > 正文

春节多项消费数据复苏“超额储蓄”能否带来报复性消费?

2023-01-31 17:15:11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6454   

伴随着各地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和消费政策的促进,今年春节期间消费市场进一步回暖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假期,国内游客3.0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

在消费热情重燃的背景下,储蓄过剩的话题最近多次被业界关注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居民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2021年居民存款增加9.9万亿元大幅增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2023年在各项促消费政策的推动下,过剩储蓄能否被激活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2022年,居民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

「储蓄过剩」的原因是什么。

从字面上看,超额储蓄即实体部门储蓄的规模和意愿明显超过历史平均水平或理论水平2022年,储蓄存款同比大幅增加,部分原因是储蓄过剩,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告诉记者

央行发布的《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相比之下,2021年家庭存款增加了9.9万亿元

但储蓄存款并不完全等同于储蓄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低风险金融产品正在取代存款成为居民财富储存的工具因此,理论上,即使没有超额储蓄,其他金融资产向存款的‘转移’也会导致储蓄存款的高增长说得很清楚

受访专家判断,2022年储蓄过剩现象主要与2022年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受疫情影响消费场景缺失,购房意愿降低等因素有关。

由于2022年资本市场波动较大,资产价值和收入水平的不确定性增加,居民倾向于更多储蓄显然,由于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居民的购房意愿降低,潜在的购房配置资金转移到了储蓄上

2022年的疫情造成经济和收入不确定性增加,导致防御性存款增加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力对记者表示,疫情对消费场景影响很大,居民消费需求受到抑制

春节很多消费数据飘红。

还能再变暖吗。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春节,在各地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和促进消费的带动下,春节各消费市场迎来进一步回暖,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倍,已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期的80.7%,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信息,今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人次3.08亿,同比增长23.1%,回到2019年同期的88.6%,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2019年同期回升至73.1%。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认为,从上述春节数据来看,春节消费复苏快于此前市场预期至于背后的主要原因,王庆认为,首先,春节假期全国疫情平稳,是居民消费尤其是旅游等接触性服务消费大幅反弹的基础其次,防控政策调整后,短期内会有补偿性消费需求最后,在春节消费旺季,各地促进消费的力度明显加大,包括发放各种形式的消费券和消费补贴,也推动了春节消费数据超预期

陈力认为,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过去三年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在春节期间迎来了集中释放,这也体现了国内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活力,对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提振作用,为经济发展增添了信心。

明明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是中国新冠肺炎实施B类管理后的第一个春节假日消费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旅游和住宿服务复苏加快从春节消费等数据来看,消费回暖是大势所趋,受抑制的商业活动有望强劲增长预计经济活动将进一步回升,提高消费者和企业信心,有利于投资活动的恢复

那么,之前积累的过剩储蓄会带来今年消费的报复性反弹吗。

明确提出过剩储蓄可以为消费的反弹提供资金储备和弹药,但不宜过高估计过剩储蓄对消费的提振作用我们认为,消费的复苏不能仅仅依靠‘过度储蓄’其实,提高居民预期,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才是重点

过剩储蓄释放的核心是减少经济不确定性,通过稳增长,促收入等政策手段促进经济复苏,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同时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重点促进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复苏,有助于带动居民改善对未来的预期,使居民敢于消费,促进过剩储蓄逐步释放"陈力表示,通过合理的激励政策,叠加经济复苏和消费场景修复,有助于减少防御性存款,增加居民消费支出,释放消费潜力

增加消费和超重

如何进一步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扩大消费的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全面落实帮助生活服务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脱困,促进汽车等大众消费的政策组织丰富多彩的消费促进活动,加快恢复接触性消费,合理增加消费信贷,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楼房交付保障工作

王庆建议,为更好地激发居民消费潜力,除了继续适当发放消费券和消费补贴,对汽车,家电,住房等大宗消费出台阶段性定向支持政策外,金融机构还可以围绕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重点服务消费领域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加强对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支持。

一方面,要加大对居民消费需求的支持,促进个人消费贷款的合理发放,因地制宜增加消费券的发放另一方面,在传统消费基础上,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培育新消费,扩大服务型消费供给,满足居民个性化消费需求陈力建议道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网 (2012- )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11